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B6U1: I Feel Lost, and So Do My Friends.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日本高松:屋島山的小太陽
屋島小學外的可愛看板 |
現在回想起來,屋島山只是瀏覽google地圖時無意看到,隨性寫進行程裡的。比起台灣人去到像逛廚房的東京大阪,高松的旅遊資訊相對精巧,不外乎栗林公園、玉藻公園、烏龍麵,以及通往瀨戶內海各大小島。當時一心想感受從台中出國的便利,看到星宇開航高松便手刀下訂,對於這個城市一無所知。
早上十點從JR高松車站旁的飯店出發,前往三分鐘步行之遙的琴電高松築港,在瓦町轉車至瀉元站。這天天氣晴朗,冬陽暖照。琴電開通於1910年代,車站仍保有昭和時期的懷舊與內斂。電車一路向東,陽光大方灑落車廂,預告今天是個爬山的日子。
瀉元站下車後,穿梭住宅區沿著緩坡向上,按照google地圖路線,屋島山登山口步行15分鐘就可以抵達。這天恰逢日本建國紀念日,平日的街道閒靜清幽,途經校舍潔白樸實的屋島小學,還有蓄水的農用大池子。
瀉元站非常Q |
屋島小學 |
看到社區裡的大水池,會想起雲林新庄村 |
抵達登山口,遇見好幾位登山客上上下下,都是有些年歲的叔叔阿姨,「是高松版大坑嗎?」我心想。我們一人拿了一根擺在路旁的竹製登山杖,開爬。一路上路途平緩親民,多是水泥鋪面的緩坡和階梯,空氣清新。來到「不食梨」的景點,右側有一條沿山邊而上的階梯通往屋島城遺址,我們選擇由此上。也是從這裡開始,發現地上有許多向日葵花萼狀的不知名果實。往上約十分鐘抵達城門遺址,展望極佳,高松市區盡收眼底,空氣、天氣都好,連飯店和港口都一覽無遺。
山上的屋島寺也是四國遍路的寺廟之一 |
展望好 |
很快來到屋島上最高處,屋島山是座海拔三百公尺的熔岩台地,走在平緩的台地上,兩旁是參天的赤松,碩大的松果有些落地了,有些還朝氣十足的在高處俯瞰萬物。我們在一處涼亭休息,R查了手機後,恍然大悟的告訴我,沿途的不知名果實,就是《成為真正的人》裡形容貌似太陽的栓皮櫟果實。
『栓皮櫟的的果實很特別,殼斗有細長捲絲,有如烈焰四射的小太陽,於是秋果落地,彷彿以光焰標示出位置,給聰明的鳥類與嚙齒鼠類捷足,將殘核遞回給落葉與大地。』
當時讀到這段覺得美麗卻很抽離,「栓皮櫟?長得像太陽?」,google後心裡還是沒譜,就當作是作者的浪漫想像罷。如今在異鄉遇故友,我把它高舉向空中對準太陽的位置,一股暖流流過心中,原來你真的是顆小太陽。
栓皮櫟小太陽 |
![]() |
R拍完很得意地拿給我看,說是沈伯洋 |
逛一圈屋島寺,在停車場販賣機飲一杯罐裝玉米濃湯(餓了所以好好喝),朝北嶺的遊鶴亭去。往北嶺的指標不太明顯,好在沿途遇見不少組由此去的登山者,所以我們也走得心安。此時已過正午,溫度漸低、冷風漸大,手機溫度顯示三度,已經是要把手套、毛帽都戴上的程度。往北走一陣後,走進一座滿是烏岡櫟的森林,在嚴冬中仍是一片蓊綠,好幾棵樹大得讓人駐足,忍不住又摸又抱。
往北嶺 |
冬日的林 |
摸 |
漸漸前方有光,遊鶴亭就在前方。涼亭裡遊客有三,大家都很安靜,讓海說話。今天天氣晴朗,320度的展望讓瀨戶內海一覽無遺,男木島、女木島、直島、小豆島,靜靜矗立在海上。20來歲時很喜歡的電影《第八日的蟬》,就是在小豆島拍的,念念不忘的一幕,是希和子帶著小小薰站在山邊眺望瀨戶內海,「這個、那個都是海唷!」希和子引領小小薰認識世界的溫柔,也給了當時的我力量。
瀨戶內海與島 |
碳水大好 |
從烏龍麵店很快就能走到琴電屋島站,抵達時電車還有十多分鐘才到站,我們在車站內外閒晃、拍照,此時回望陪伴我們一天的屋島山,它沐浴在一片金黃靜好,像一位什麼都不求的智者。
琴電屋島站,粉紅色的 |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牛咪的,最好的一天
你也和我一樣嗎?對一段關係的起點都有著鮮明的記憶畫面。2015年夏天,和素未謀面的R用臉書訊息相約在香港機場附近的東薈城見面,他的哥哥把他介紹給我,當我香港一日遊的地陪。我們說好在巴士站等對方,那時還不是個wifi唾手可得的世界,彼此口中的巴士站差了十萬八千里遠。當我站在某處等了十五分鐘仍不見R,又苦無網路聯繫時,想起高中和父母遊香港時,在東涌吃了客便飯,而那間餐廳附近也有一個巴士站。於是我憑著記憶抵達彼方,遠遠看見一個氣質溫和、臉部膚況極差的男大生,正被兩位募款人士熱情包圍。
高中二年級上學期,夏末秋初,那年我們家沒抽到社區的地下室車位,父母在離家兩百公尺外的停車場租了車位。停車場一樓是個小商場,那時只有零星幾家店面。有天晚上停完車經過商場,我看見一間店的牆上貼了三張貓的照片,照片是黑白列印的,中間那張是隻黑白貓,鼻子有塊像被墨水沾到的黑色斑點,旁邊的字寫著「我叫娃娃,我會寫書法唷!」,就是她。我告訴父母我想養她。
接到貓咪的那天是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六早上(為什麼會記得捏,因為這天是當時高中好友的生日),娃娃一到家就狂奔進櫥櫃躲起來。父親覺得衛生堪憂,硬是把娃娃拉出來,進廁所先洗了個澡。後來我幫娃娃取了新名字,乳牛般毛色的貓咪,就叫牛咪。
牛咪是隻很有個性的貓。當時的我和今天比起來,還是個太遲鈍且粗心的孩子,對貓咪的個性沒有多大感受,只知道他叫聲很特別、不喜歡被抱、不會咬人。高中三年是我生命中的混沌,每天每天都是課業、人際與自我定位毀滅性的大爆炸,而小貓牛咪是當時我的世界中僅存無害的存在。而這些都是我離開家很久之後才意識到的。
上大學後離開台中,我經歷了漫長的與原生家庭的拉扯,而牛咪,一直都是說服我坐上客運往南的溫柔理由。
大三時小學好友意外過世,中午從會場回到台中的家,牛咪窩在我的懷裡,我們一起睡了很深很深的午覺。在夢裡好朋友身旁站了兩位西裝筆挺的男士,她對我說她要出發了。醒來後已是傍晚,客廳一片昏暗讓人害怕,摸摸呼嚕呼嚕睡的牛咪,安心了很多點。
後來我的人生開枝散葉,去了很多地方、遇見很多貓很多人,而牛咪依然待在福科路的家,過著一天又一天。最近這幾年,我曾經想,牛咪對我來說已經不在了,就像人生階段裡曾經要好親暱的朋友,在某個路口轉身道別。每次偶爾回家見到越來越小隻的她,被家人照顧得像位養尊處優的老奶奶,心中有愧,更多的是感謝。
昨天晚上去和牛咪道別,牛咪小小的身子側躺在她最喜歡的床上,心跳小小力但仍頑強地跳,胸口緩緩地起伏。忘記是哪一天開始,我開始相信所有相遇都有意義、每個緣分都是註定。本來每天早上的通勤podcast都是The Diary of a CEO,但昨天我突然不想當CEO了,隨機點開一位醫師的對談節目,聽一位有瀕死經驗的作家Anita分享她對活著的見解。"We all live in two worlds, but we don't realize it. The two worlds are the world of love and the world of fear. Don't fear failing because the fear of failing keeps most people stuck and locked. People often say that fear keeps you safe. I actually think fear keeps you shackled. Love keeps you safe." 當我們圍繞在牛咪身邊時,我想起Anita說的愛,而我確信這一刻的我們和牛咪,都正活在真真切切的,愛的世界。
親愛的牛咪,謝謝你來到我的生命,謝謝有你陪伴的每一天。在我腦中的每一個有你的記憶,都是一張一張、一張又一張看不膩的最美的拍立得照片。
『You're my Summer day
你是最美的三十張拍立得相片
學會期待每一天
Best 30 Summer Polaroids.』
p.s. 打字的時候循環播放著椅子樂團的《夏日最美的三十張拍立得相片》
牛咪 生於2007/4,卒於20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