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北京印象之三:吃,為了生活

對吃很講究的C在我要去北京前,就煞有其事的推薦了幾家餐廳。在北京生活半年、多帶一個下巴回臺的他,最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烤鴨高級一點是羲和雅苑和大董,平價些就金百萬和便宜坊;北京在地菜非小吊梨湯莫屬,一定要喝他的梨湯;再來就南京大排擋,學校附近有一家好吃的棗糕,但可惜最近關門了。」一直以來我都不是追求美食的饕客,並信奉著雙眼領會事物的天份遠大於脾胃,總是一袋麵包一盒水果的,在各處風景名勝前打發自己的胃。

所以當C興致勃勃細數這些餐館時,內心是不太領情的。「我去北京,是為了要感受古都的亙古,吃?吃古蹟就飽啦,隨便一間小吃攤也罷。」當時的我是這樣想的。

現在回想起來,只覺得我有C這個朋友,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在北京渡過第一個白天後的心境,大概是一幅被一群大象踩過的畢卡索。

熱、髒、悶,來北京才發現自己是如假包換的公主。頂尖大學裡油膩死鹹的食堂、髒亂昏暗茅坑般的女廁、走在路上被熱浪推著走的暑氣、路旁光著生殖器隨時都可以排尿的小弟,和灰濛濛一片、彷彿新買手機螢幕保護膜還沒撕的天際。

才待第一天就想回台灣了,於是我打開C的美食建議,想用食物慰勞自己,也試圖為這個城市扳回一城。

A羲和雅苑

羲和雅苑,一隻烤鴨289人民幣,在北京有幾處連鎖店。我們去的是離北大最近的中關村店。該店下午五點整開始營業,我們準時五點報到,成了第一組客人。建築是一幢與周邊高樓大廈風格迥異的傳統四合院,客人就在四合院中庭用餐,本是通天的中庭天花板,用紗布半遮了起來,頭頂上還掛了幾排紅燈籠,入夜後會很有情調吧。

我們兩個墊墊斤兩(錢包和肚子都是),點一隻烤鴨四吃。因為臨時起意沒有事先預約,只能老老實實等烤鴨烤五十分鐘後上桌。第一吃,是鴨皮沾藍莓醬和跳跳糖(沒錯,小時候吃腳丫子跳跳糖的糖粉),聽到這種吃法覺得荒謬,但脆油的鴨皮混著調皮的糖粉一同入口,先是一陣舌頭背叛心智的酥麻,接著從口蔓延到胃、再直抵心房的療癒。和R詞窮的互道「好好吃喔」,互不相讓的夾起盤子上為數不多的鴨皮狼吞。



第二吃是鴨肉搭配酸黃醬,鴨肉肥美多汁,我能想像冬天時,這隻鴨子依靠我嘴裡這團肥嫩過冬的樣子,曾經這份脂肪保護著牠,如今安撫了我被北方氣候震懾的乾枯心靈。


第三吃就是傳統的麵皮、蔥、甜麵醬包著肉吃,這次的肉口感稍嫌乾澀,但香軟的麵皮依舊讓整體瑕不掩瑜。

最後以一鍋鴨架湯劃下句點。鴨湯用料樸實(大白菜、豆腐),但湯頭令人印象深刻。看著它其貌不揚的組成,我不抱太多期待飲一勺,入口的卻是一瓢繾綣多日的驚艷(往後幾日天天和R叨念著這碗湯),彷彿一整天被北京空氣霸凌的肺,都流著感動的淚滴原諒這次北京行。

B小吊梨湯

從慕田峪長城回到北京市時正逢午後二時,烈日當頭,我們喪屍般的走在北京大街,只想趕快躲進有冷氣的下榻處。洗去一身的酷暑,馬斯洛第一層再次狡猾的提醒我它的存在。「我們晚上去吃小吊梨湯。」我告知R,沒有轉圜餘地的肯定語氣。

小吊梨湯是一家北京菜。梨湯,菜單上譜了一個懷舊的小故事,相傳舊時在北京一家戲院的巷口,都有一位老者推著車賣著冰糖梨湯,而一杯熱騰騰的梨湯,就是老北京人深秋時最暖胃的舊時記憶。

網路上都說這家梨湯潤喉滋陰、養生順口,意思意思點了一壺,沒意識到這又是一個讓我牽掛多日的無心之舉。


梨湯,容我用變魔術這個通俗詞語比擬它的神奇。

和飛機上泡的烏龍茶無異的金黃色調,卻有著讓人心悅誠服的爽快。前一秒吃下香辣肘子而酸麻的舌,喝下一口梨湯後,瞬間擁有入睡嬰兒般的優雅平靜。梨湯就像口腹的計算機C鍵,再怎麼躁動的脾胃,一股梨湯溜進,天下太平。

除了招牌梨湯之外,其他的北京菜也是好吃。每道菜份量不多,是讓人意猶未盡、再叫一盤又會太多的完美距離,算是一種胃與食物的曖昧吧。





喝一碗梨湯,會是再次出發前往北京的理由之一。



回台後和C分享這番驚艷,C老神在在的說,看吧,我就是在北京都不知道可以幹嘛了,只好拿食物支撐自己在那生活下去。

馬斯洛第一層,可悲,但我愛你。


2 則留言:

  1. 我也非常非常喜歡北京,和妳的感觸一樣,完全一樣。有時候看著你的文字會懷疑我是不是半夜起床打了一篇網誌。(嗨我是有在ptt留言給你的那個女生!)

    回覆刪除

留言功能有點怪怪的 建議送出前先複製內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