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大馬印象(二) 那些鳥事情













第二天早上從房間二十二度恆溫的空調中冷醒,經過昨天的震撼後,心裡對吉隆坡已不抱太大期待了(很容易失望)死馬當活馬醫的打開Google Map,決定用Google評價分數頗高的鳥園和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填補我們的吉隆坡一日遊,希望時鐘能走快一點,快轉到去馬六甲的那天(本次出遊的主旨)

吉隆坡鳥園(KL Bird Park)距離吉隆坡中央車站(KL Sentral)不遠,座落在一旁的山丘上。我們從車站按圖索驥步行上山,正逢星期假日,一旁的國家清真寺熱鬧非凡, 清真寺從裡到外滿是參加某個盛會的善男信女,大家坐在大樹下乘涼野餐,經過時偷瞄到一位阿婆的午餐,就一碗白飯配一隻烤雞腿,沒有我們習慣的小菜和滷汁,「這樣好乾喔」R為阿婆擔心的說。

正中午爬二十分鐘的山路聽起來崩潰,但上山後鳥園裡孔雀的叫聲就不絕於耳,聲音之淒涼刺耳,邊走邊揣想,迎接我們的會是怎樣的地方呢?是完全體現我所鄙視的動物監獄嗎?裡頭的鳥類真的猶如宣傳單上寫的自由翱翔嗎?不知不覺就來到鳥園大門口。

一張成人票六十七元馬幣(此時匯率大概7),上網查前人心得時,看到一位網友前幾年來訪,說門票大約六百多元台幣,價格不斐,在此為馬來西亞的匯率感嘆一句滄海桑田。

鳥園的天空都用網子鋪天蓋地的密封了,所謂自由飛翔,也僅限網子內的活動罷,但還是有少數的鳥類(老鷹和我叫不出名字的鸚鵡)被關在籠子裡。園區有山有水,沿著步道走大概兩個小時能逛完。以為鳥兒會如同迪士尼烏托邦裡那樣快樂飛翔,實際上他們更像老態龍鍾的深閨怨婦,歇息在路牌、路燈上,偶爾張嘴呵欠、偶爾排出一抹讓遊客驚駭的白色漆彈。

園區的鳥種類、數目繁多,孔雀更像路邊的麻雀一樣隨處可見(鳥園倒是一隻麻雀也沒有),三不五時發出刺耳叫聲又開屏擋路的華麗孔雀,討人喜歡的程度反而比不上靜靜跟在遊客身邊好奇的牛背鷺。第一次發現牛背鷺的可愛,和牛互利共生的牠們少了熟悉的朋友,園區裡攢動的哺乳類是最後的依賴。可能因為手上拿了一顆椰子,有隻牛背鷺跟在我身後好一段路(但每每我轉身時,牠又假裝若無其事的停了腳步)。喜歡樸素的牛背鷺勝過華美孔雀,原來自己對美貌的過敏,並沒有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改變。這樣的偏見,是不是也算另一種面向的狹隘和膚淺呢?

看起來屁股很大的孔雀

我去買菜
今天要喝什麼好ㄋ

我也要ㄏ
你在這裡幹嘛


貓頭鷹們睜著水汪汪的大眼,安靜的站在屬於牠們的屋子內;幾棵樹上插著果肉已空的木瓜,地上還留有方才鳥兒爭食時遺落在地上的殘餘果肉。園區裡的人工湖優養化嚴重,水面上漂浮著樹葉和羽毛, 一靠近水邊就能聞到明顯惡臭,這樣的生活環境讓人皺眉。

在離開鳥園的山路,遇見兩位揹著NTU字樣背包的白人同學,正值臺灣學期中,猜他們若不是臺大國際生來星馬交換,就是在臺大交換的交換生吧。R有感發言,對於交換生來說,交換期間你的旅行地點,都會因交換國家與家鄉的遠近,而有不同的距離比例尺。像他從香港到新加坡交換,這期間玩樂的地點就不出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甚至連印度都覺得太遠;但當他問對面斯洛伐克室友假期要去哪玩?室友一本正經的說應該會去日本玩個兩三天(新加坡到日本要不要六個小時?想到就屁股痛)。這小事看似理所當然,但一直覺得裡頭的道理值得細究,暫時還想不出到底是啥,先寫出來放著。



接著終於來到之前和F提及想去,卻被調侃「現在網路資訊那麼發達,想知道什麼在網路上看看就好」的國家博物館了(超在意XD)。博物館建築物很大,但展覽的空間並不多,四個展間以時間軸區分,分別是史前時代、馬來王朝、殖民時代和馬來西亞獨立建國前後。依舊是場對自己英文能力恨鐵不成鋼的學習體驗,扣掉專有名詞和人名,解說文字大概只看得懂六成,希望不會這樣矇懞懂懂一輩子。

在殖民時代的展區,一再看到馬六甲的身影,從葡萄牙、荷蘭到英國,對這個地方更嚮往了。喜歡歷史上兼容並蓄的片段,或許是出自心底渴望被接納的自卑吧?希冀人們在寬容異己時,能順道把我也擁抱了。

離開博物館後經過一番在快速道路上的迷路,終於回到中央車站。去亞羅街吃晚餐,再驅車前往下一個停靠站,巴生。而對於吉隆坡,也比昨天更喜歡一點了。

在陽台偷看樓下,跟他揮揮手他也笑開的揮手的北北。那一刻是在吉隆坡的兩天裡,最溫暖的時候。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大馬印象(一) 吉隆坡!321 Cheese~


茨廠街附近的壁畫,車子掃把和椅子都是真的 
巴森河~~~~~ 
只是覺得R拍阿北這個舉動本身很可愛

那次連假去了六天馬來西亞,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到過馬來西亞。

翻開護照上的出入境紀錄(組員每次進出馬來西亞,都會被註記在一張小紙條上),三次檳城兩次吉隆坡,雖稱不上熟門熟路,但對當地的吃喝玩樂也算小有心得。便宜的電影、好吃的食物和可愛口音的華語,是幾次造訪後在心中構築的大馬印象。而「去馬來西亞玩?就是換個地方生活般輕鬆平常罷」,則是出發前的自大。

R約在吉隆坡機場會合,他從新加坡搭馬印航空來、我在臺北坐CI721出發。落地後藉著對路線的熟悉,很快就在接機大廳找到R。我們選擇搭巴士進吉隆坡市區,巴士上除了我們兩個華人臉孔外,其他乘客都是有著好看膚色的馬來人。「怎麼跟我平常在公司駐防飯店旁的Mall遇見的不一樣?」想起在Mall裡不論店員或民眾都是馬來/華人各半,有一次在Mall裡的大創等飯店接駁車時,還偷聽了一場店長用華語敦敦教誨員工群的精彩演講。

一個小時的車程,在好奇心的稀釋下不算太長。巴士停在中央總站一個昏暗、空氣中瀰漫屎尿味的橋下,我們跟著人群搭上返回光明處的手扶梯,來到吉隆坡車站的大廳。

曾聽說吉隆坡的大眾運輸系統複雜,這次在中央車站的售票機前驗證了這句話。螢幕上顯示了四種顏色、樣貌的列車選項,其中有類似臺北文湖線的小車廂輕軌列車、連接城郊的火車、捷運和機場捷運,而每個車種的建設公司各異,買票前得先知道自己要去的站是在哪一條路線、用什麼車種到達。

坐在捷運上,透過車廂玻璃往外看,底下是久仰大名的巴生河,她從吉隆坡北方順流而下,經由巴生港流向麻六甲海峽。喜歡河,非常喜歡,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河流是人少數無法抹滅的自然意象。樹林可以砍、山脈能夷平,河流卻總能獲得人類的妥協。你說填河造陸時有耳聞,但氾濫時河水總會千里來相會。儘管巴生河已千瘡百孔的佈滿垃圾和施工疤痕,我仍能在她混濁的水流中,讀出一潺溫柔。歡迎來到吉隆坡,她說。

到青旅放行李(Back Home Hostel,便宜又舒服~),便前往附近的茨廠街逛街覓食。第一次走在吉隆坡市區,路面有不少障礙物和窟窿,一不小心還會撞到直接擺在人行道沸騰著的小吃店大湯鍋;路邊無所事事的男子或站或坐,視線不敢和他們對碰,但能感受到自己正被打量著;而和臺灣相似的騎樓設計,則給了我們一點安心。騎樓店鋪裡多是馬來面孔,儘管店裡音響正粗聲吼著一曲任賢齊。下午四點車水馬龍,紅綠燈僅供參考,我們跟著當地人勇往直前,在馬來西亞過馬路需要團結,是每次劫後餘生的心得。

繞了茨廠街一圈,數十家攤販賣著大同小異的廉價塑膠觀光紀念品。穿梭其中,寫著I LOVE KL的襯衫和雙子星塔模型散發的塑膠味讓人窒息。陰天、沿路粗糙的貨品和令人警戒的治安氛圍,覺得自己和這個景點實在不太對盤,便隨意找了一家肉骨茶向脾胃交差,趁著下雨前回到青旅。

儘管之後幾天的旅途,終究遇見了打從心底喜歡的地方,但那天與吉隆坡初識的侷促不安與焦躁,卻像和他拍了一張構圖不漂亮但真實的照片,每每想起都會拿出來細細回味欣賞。





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Hey!Carol,

差不多去年的這個時候,我遇見了空服生涯中最深刻的一段工作倦怠。頻繁的感冒、惡劣的工作氣氛和對未來的茫然,是構成那片烏雲的大致原因。那份迷惘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像失戀一樣,當時除了夜深人靜時聽首黃玠的歌,讓情緒隨著眼淚慢慢往外流,並沒有特別做些什麼嘗試或改變,日子也就這樣靜靜的過去。

之後,那段日子像是一個再也聯絡不上的好朋友,偶偶爾爾迴盪心裡。記憶中我們的相處,大多是讓彼此心碎的爭執,但如今,我卻總以一種參雜著愛憐與思念的心境想起她。當工作表現被稱讚肯定,想著「若是妳也能在一旁看著這一切,就好了呀」;當不明所以的抑鬱再次襲來時,想起「以前我們也一同經歷過這些的嘛~」;當工作生活一切寫意時,黯然著她沒法一同分享;當翻開從前的日記,在字裡行間發現她的身影,甚至有種懷念的情緒。

會提到這個心境小事,是因為最近正在看一本名為《恆毅力Grit》的書,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內容探討「毅力」對一個人的事業與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人們對工作、對興趣如何才能付出更持久、厚實的努力。書中有一個概念叫工作塑型(job crafting),他要人思考如何用小規模、但是具有意義的行動改變現在的工作,讓它更貼近你的核心價值觀。

「這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也不是主張任何工作都可以變成極樂世界,而是點出無論任何職業,你都可以在工作中進行巧妙的調整,增添、呈現、量身定義你的工作,讓它越來越符合你的興趣與價值觀。」

我心中那位「聯絡不上的好朋友」,就是讓我不知不覺啟動工作塑型的推力。認識她之後,我思考起我與她相遇然後道別的種種原因。她讓我瞭解自己不齒怎樣的同事和領導者,所以我努力不成為如是的人;她告誡了我我正對未來迷惘著,於是我大膽嘗試、細心閱讀,時時刻刻瞇起眼,不想錯過一絲通往未來的密碼。寫到這裡,覺得這個「她」更像是從前的自己,我時時想起,是為了有一天能再也想不起。

從工作倦怠應對到工作塑型,乍看之下或許有些牽強,好啦其實我只是想炫耀自己(還)有在看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