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怕人

從小就覺得自己家和別人不太一樣,是島。上小學前還有些鄰居、親戚一同出遊的片段記憶,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裡和外界的聯繫,好像只剩每個月躺在信箱的電話費水費帳單,和一本過度精美而空虛的東森購物雜誌。

這樣的形容或許有些誇張,總之在我們家不曾出現客人、沒有「來,怎麼沒有叫人」這種或客套或熱絡的假日時光,父母間談話不太出現第三者,頂多閒聊過往老同事的近況。偶爾當父母與我玩伴的父母見到面時,我感受得到大人對話裡太過刻意的親切:有空兩家一起出去玩啊!是我聽過最友善的對話句點。

媽媽曾說因為爸爸覺得維繫人際關係很麻煩,才漸漸沒有和朋友來往。那媽媽你呢?我不假思索的反問。爸爸不喜歡我在外面和別人待太久不回家,和同學朋友的聚會也就沒去了。年幼的我欣然接受了這番解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好長一段時間我都用這句話安慰自己這很正常,沒關係。

直到上大學、出社會獨當一面後,才發現與人相處,一直是我沒有在家庭教育裡學會的課題。有次當時的男朋友拿了一盒奶凍卷給我,要我拿去班上分送給當時才剛認識的大學同學做公關,我卻一口拒絕了,男友那時覺得我怎麼這麼不知好歹,但他不知道在我的原生家庭裡,有太多滿懷好意的付出,只換得「雞婆」、「自以為」的評語。我害怕給予,害怕自己的真心只是造成別人困擾的多餘。

但畢竟股子裡是個多麼熱情的孩子(自己說),我以貓靠近奇妙生物的速率一步一步的嘗試
各種從前在家裡不太進行的人際互動,我試著和一大群人吃飯出去玩(儘管事實證明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幹盡各種爸爸看了會說「又被佔便宜了」的大小事,我不吝的寫卡片寫信給出現在生命中的人,儘管我們可能不久後就會消失在各自的人生裡。

幾年來交往了幾個男朋友,在他們身上獲得最多的,是看著他們與家人互動的點滴。M的家庭保守,但他視兩個堂弟妹如親手足,對他們甚是關心;Z的家裡開饅頭店,她媽媽曾寄來一箱箱的包子饅頭來我們家。生意人的大方,也是我們家不曾出現的海派。還有R一家毫不保留的熱情,每每看著R善良可愛的臉龐,都想著,如果我以後也成為像R的媽媽一樣對孩子坦白的大人,是不是就能養出一個和R一樣樸實有愛的小孩呢。

不能說原生家庭沒有給我完整的人際教育(畢竟什麼才叫完整的、好的人際教育?),原生家庭賦予我的人際經驗,也讓我擁有一顆更細膩敏感的心,隨時能用最消極的眼睛閱讀失望的人性。這些年來認識許多人,也與他們共築了或深或淺的關係,但對於人,偶偶爾爾還是會出現「什麼都不想管了」的前功盡棄;不奢望被理解,但也希望別傷了人。

先醬

*若爸媽看到這篇文章,請你們別感到傷心,你們對我的付出與栽培恩重如山,我一輩子感懷。但人是多麼複雜的動物,而細膩如我,需要將這份自白化成文字白紙黑字,才得以破繭。

3 則留言:

  1. 喵 幫小島蓋一個橋

    回覆刪除
  2. 今天吃喜酒,結束後就想到了這篇。覺得自己家的情形和你們家有點相似。對於那些許久未見的親戚,更是完全不曉得該如何相處T_T真...的...好...尷...尬...啊...

    回覆刪除

留言功能有點怪怪的 建議送出前先複製內容^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