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No.13 雨中即景,香港歷史博物館

No.13 香港歷史博物館
2016/4

上次逛這個館是半年前,為了等R下課,隨便找個地方消磨時間去的,沒想到最後時間根本不夠用。這天一起床窗外狂風暴雨,再去一次博物館吧,你從善如流的點頭。

驚艷原來和別人一起逛展覽,竟能如此愉快。你知道我是個多麼排斥下班時還得與人群居的孤獨之人。能一個人走何須找伴,享受將自己攤平在陽光下,百分之百吸收異地陽光,沒有因他人陪伴而叢生的陰影遮住光,孤立無援,卻也真真切切。總而言之,我害怕為了配合他人的步調、心情和各種複雜,失去全然浸淫在某種狀態的機會,而逛博物館,一種以自身知識、立場及眼界構築的旅行,多麼私密的一件事啊。

沒想到一起逛博物館,比一起寫一篇日記還紓壓。我們努力回想歷史課本裡的課文片段,從前只能透過想像力勉強背誦的歷史特徵,在眼見為憑下恍然大悟其原理。想起地訓時盲目背誦的各種無奈,什麼檢查洗手間的幾大項目、備品裝載在哪個編號的櫃子裡、瞎子摸象用330艙門假裝是738艙門等荒唐,一絲不苟複製華人教育一脈相承的不求甚解和食古不化。若每件事的發生與存在都有它的意義,那每份知識、規則、SOP、史實何嘗不是?多花些時間分享背後的故事和原委,想傳遞給他人的訊息,會更立體、更有力量的。

博物館分為三個展覽空間,以時間軸分類。第一個空間從遠古時代到明清之前,介紹時代洪流下,輪轉在香港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演變。牆上一張諾大的香港地圖,密密麻麻的用紅色圖釘標註了在各地挖掘出的文化遺址:大澳、南ㄚ島、荔枝窩、西貢,甚至是離機場好近的青衣,原來好多我們去過的地方,都留有時代的足跡。自從秦統一中原後,人們看準了南邊的方興未艾,漸漸往南定居,而香港也於此時活躍了起來。從咸陽到香港,天高皇帝遠的距離,地理距離之於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古人,究竟是何種概念?想起檳城(距離台灣要四小時飛行)街道裡隨處可見的「孫中山革命基地」。

第二個空間介紹香港民族的組成、民間信仰與習俗。福佬人、客家人、水上人家和本地人,開宗明義以四種民族講白了香港文化的多元並立。展區以實物模擬了各民族傳統樓房、生財工具,包括沿海的製鹽池、水上人家賴以為生的漁船、福佬人的紅磚房等等。上述生活方式對臺灣人再熟悉不過了,和香港接觸久了,很難不比較港台兩地的異同,愛和R分享今天天氣有沒有一樣,也是症狀之一。

第三個空間是最需要腦容量和腦氧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敘述起香港在戰爭中,被動或主動(大多是被動吧)成為棋子的時候,並如同高三選修歷史課本般,鉅細彌遺地以各種面向探討戰時的庶民生活。透著玻璃、瞇起雙眼試著讀懂報紙上的一字一句, 看著一張輪廓模糊的黑白照片,卻仿佛能聽見當時街頭的騷動不安。閱讀歷史,就像看一部不用發揮想像力,也真實萬分的動畫電影。

這場用三腿班預支而來的香港一日遊,我心甘情願就這樣被幾千年的香港歷史整除殆盡,還餘零。 一樓禮品店又是一處驚艷,滿櫃宏觀或聚焦都好的香港人文考察書籍、太精緻又殺人荷包的文創商品,讚嘆卻也為海峽對岸的寶島不甘心著。

晚上吃尖沙咀的勝博殿。躊躇再三,勉強點了一份套餐和一碗親子丼,心底還是嫌貴。好煩,到底要到年薪幾百萬時,才能成為對享樂不錙銖必較、花錢毫不手軟的年輕人?你說這是心境,和擁有的多寡無關。其實是羨慕在外站打著「就來這麼一次,下次飛不知道什麼時候」旗幟,享盡美食美景的人的;但對於物質生活,彷彿天生就流著瞻前顧後的血液,或許當紈褲子弟(褒)也是需要天份和本錢啊。某方面來說,我真是個狹隘的人。

一份單薄又散落的博物館遊記。期待下一次921,這塊擾攘土地又會呈現給我什麼驚奇。


6 則留言:

  1. 唱出你的熱情 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回覆刪除
  2. 一下午逛完幾千年
    聽起來有點太撐

    回覆刪除
  3. 妳真4我好朋友加好同學

    回覆刪除
  4. 從史前時代因為一根石針或一枚動物頭石器而驚艷, 到近代歷史錯縱複雜到分不清誰要打誰, 妳問說, 人類的心從何時開始出現黑洞, 真是難以解答的問題呀。要是人們彼此互不往來, 就不會發現邪惡了。只知道, 以前能殺死人的頂多是面前那支石矛, 現在有可能是一位遠在天邊素不相識的記者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邪惡的姿態 隨著時間ㄉ演進越顯精良
      人類的心 又該如何跟上它進化的腳步呢

      刪除

留言功能有點怪怪的 建議送出前先複製內容^_^